根据2023年年初的报告显示,中国造船业的国际市场份额稳 居 首位,而且这个位置我们一坐就是十三年。
除此之外,中国造船业还于去年在接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这三大指标上全面超越欧美日韩等世界其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造船强国。
近些年来,有关中国基建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这也是全体国人的骄傲。作为重要的海上基建项目,我们的造船业也终于像其他领域一样追赶到了世界的地位。
然而殊不知,我们的现代造船业发展其实起步非常晚,直到改革开放刚刚推行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船舶制造水平依然与发达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有日本专家甚至曾经直言,中国的造船业技术比他们落后了至少二十五年。
可就是这几十年的时间,中国造船业的飞速进步却让大家目瞪口呆。那么,我们曾经在造船领域面临过怎样的一穷二白?从不被看好到世界,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又是怎么做到的?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四月,三大野战军共一百二十万人浩浩荡荡渡过长江,为解放打开了新的局面。这就是解放战 争中的渡江战役,即便放在整个中国的历史 上,渡江战役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广以及其带来的巨大历史意义都是首屈一指的。
但令现在的人们难以想象的是,当年战士们渡江作战时所乘坐的并不是军舰军艇,甚至连古代规格的战船都算不上,大部分都是长江两岸渔民使用的普通木帆船,完全是靠人力发动来横渡水面宽阔的长江中下游流域。
渡江战役取得了全面胜利,但不得不令我们思考的是,如果当初的能拥有相对先进的水上作战舰艇,那么战士们的伤亡人数肯定还能更少。
于是在同一年,现代化造船业的发展就在层面提上日程。显而易见,重视到造船业主要考虑的就是军事意义。
要知道,当时的需要随时应对欧美各国的军事挑衅。
由于近代殖民历史的原因,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长江江面和东海海面上有很多的军舰可以自由行驶,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威胁。
探索起步
虽然层面已经对造船业有所重视,但我们还要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其中主要的就是技术理论缺乏,如果说资金问题还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拨款资助,可要是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撑,我们的工作人员连从何入手都不知道。
在这种情况的局限之下,我们造船业起步只能从学习别人开始。这位帮助我们的老师,就是当时的社会主义超 级大国苏联。
1953年,正值我国“一五计划”开启的年份,中国同苏联签订了首份造船业合作协议,相关的科学技术和特质材料开始进入我们。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那是一个工业化大步前进的时代,几乎人民都投入到工业生产的浪潮中来。也是在此时,中国造船业迎来了飞速发展时期。
从上海到武汉,从沿海对外城市到内河交通中枢,我国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又一座现代化造船厂。不过,这还不是推动性的举措。
这些造船厂就像是未知大洋上为我们探索前路,在它们的带领下,很多相关工厂和配套机构也很快建立起来。比如为航船提供远洋动力的柴油、打造船舶用的铆钉和钢板,以及所有这所有的技术革新所需要的科学研究所。
自力更生
当然,刚刚经历过战乱与革 命的中国明白,任何情况、任何领域都不能把所有的依靠交给别的。因此,以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为代表的造船业自主研发机构的成立就是我们的态度,我们接受的只是合作与资助,不可能完全依附于别国。
后来虽然由于一些政治原因失去了曾经的援助,但好在我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牢固的基础,接下来的造船业发展之路就靠我们自己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中国造船业也不只是服务于军事领域,覆盖面更大的民用船舶也开始走自主生产路线。
1965年,首艘我国自主生产的万吨级别巨轮入海。对于造船业来说,万吨级别无疑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迎来改革开放之后,除了广义上的军 用和民用船舶,我们的造船业所涉及的领域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具体作用越来越细致,在很多方面也开始做到的地位。比如至今都让国人津津乐道的首代核潜艇长征一号,让我们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这项造船技术的。
这也就是中国造船业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而且是一次向更别的跨越。
就连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万吨级别巨轮,也一步步实现了流水线一般的批量生产模式。
无论是研究院的成立还是涵盖领域的拓宽,能够支撑它们的不仅是过硬的技术理论,还有源源不断的船舶生产所需材料。
除了普通的金属之外,现代化的造船业需要使用越来越多的合金和其他特型材料。对这些材料的质量要求也与打造汽车火车不一样,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船舶外壳必须要有更高的耐腐蚀性,内部设施也要经得起潮湿环境带来的影响。
这些材料的相关设计与生产也像我们的造船业发展一样从无到有,如今已经完全由我们自主掌握。
从刚刚建国到工业化生产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在中国现代造船业的发展历史 上,比所有客观因素更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创新研发的相关领域人才。
无论何时,人才都是一个不变的词语。尤其是在造船这种专业指向性高的领域里,一个有知识有头脑的人才往往能够大幅提高工作的效率。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同样离不开的重视和各所高校以及研究院的努力。
当然,所谓人才指的也不仅仅是拥有技术的少数人,每一个为了中国造船业付出汗水的普通人都配得上这个称号,他们才是每一艘船舶实际意义上的制造者。
中国造船业现状
不过,改革开放同样给我们的造船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原本几乎都是接订单的中国造船厂家失去了官方稳定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市场经济下的全新竞争环境。它们不仅要与国内的同行竞争,还要与国外技术水平更高的对手竞争。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造船业的第三个腾飞阶段到来。长时间的市场竞争从另一个方面推动着中国造船厂家和研究院所的升级革新,就像逆水行舟的道理一样,你如果不去主动寻求进步,等待你的只有被市场需求方淘汰。
即便当时我们国内的造船技术已经位列世界前列,但各个大厂家们依然积极向比我们更发达的学习取经。其中被选择多的就是我们的近邻日本,他们的造船业是当时的首位。
随着又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沉淀,中国造船业用了七十年的时间,终于登上了宝座。仅是大连的一家造船厂,一年之内就有四十多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这就是中国造船业的水平。
其实,中国造船业成为并不是近几年刚刚取得的成就。早在六百多年前,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同样代表了当时先进的造船水平,即便是后来的哥伦布和麦哲伦船队也远远达不到中国船队的标准。再往前到公元208年,长江江面上就出现过一场五百多艘战船参与的水战——赤壁之战。
因此,今日中国造船业的成就虽是具有明显的开创性,但实质上仍然是民族伟大复兴的体现。不仅要明白我们现在的强大,更要牢记我们曾经拥有的强大因何败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3205845866@qq.com